第(2/3)页 按照常理来说,就李恪手里的那些虾兵蟹将,用不了一个时辰就能拿下,可顾忌还有四个坊的无辜百姓,万一他们狗急跳墙,纵火同归于尽就遭了,所以他们现在还能活着,是沾了那些百姓的光。 可千人之战,能持续多久,况且李恪等人又是反国之贼,其部下又心生恐惧,战力自然不强,况且又有程知节等人步步紧逼,不溃散、投降就怪了。 稍时,李恪、刘师立、薛万彻等人就被执与城下,看着这些与他争暗斗多年的兄弟,李承乾也免不了兔死狐悲的之感,就在他要下令斩首的时候,左庶子-许敬宗上前低声制止了他。 “殿下,吴王是陛下的亲子,您的弟弟,不管他犯了什么错,多么该死,都不该死于陛下和您手中。 史官们著书的可不管他是不是造反了,他们只会写贞观一朝的皇帝逼父、弑兄、杀子,而太子为巩固储位,邀宠于陛下,不惜同室操戈,弑杀亲弟。” “殿下,以臣之见,不如将刘、薛等叛将交三法司于国法论处,至于吴王幽禁于王府,重兵看护即可。他是个心高气傲的人,是不会苟延存世,只有他自己杀死了自己,陛下和您才能不占因果。 史笔如铁,万世千秋之后,陛下和您如何为子孙树立榜样呢?就算您不为自己想,也得为陛下多想想吧,身为孝子怎么地坐视君父再背上杀子的罪名呢!” 皇帝的圣旨是杀无赦,不管是谁,即使吴王李恪亦在其列之中,这是皇帝在盛怒之余下达的圣旨,也确实是最干脆的解决办法,一日之后再无烦恼。 可许敬宗说的也有道理,千秋史笔,皇帝和他都得顾忌,不能因为李恪一人,铸成千秋憾事。 “延族,盛名之下无虚士,孤今日方知秦王府十八学士真正的本领。罢了,罢了,为君父计,孤就是违旨一次又能怎么样呢!”,话毕,李承乾摆了摆手,示意许敬宗可自为之。 呼,太子的话说完,许敬宗长长地出了口气,大唐帝国如日中天,君明臣贤、国泰民安,正值千载难逢之盛世,要是让区区的fo门把天家搅和的无法与史书落笔,那可就是个笑话了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