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37章 镇北大计-《回到明朝当首富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这事儿太祖皇帝就干过,使山西的百姓迁徙湖广等地,当时还闹出不小的动静,其中最大的典故便是山西大槐树。

    有谚语说,问我祖先在何处,山西洪洞大槐树。

    这足以说明百姓们对故土的眷恋,以及不愿远走他乡的情怀。

    而即便百姓们不愿意迁徙,在朝廷的强势之下,也不得不离开家乡。

    那么……他弘治皇帝也要走老爷子的老路,再次干坏事?

    “可徐徐图之,诱之以利。”

    宁远说道:“而今天下,交通逐步通畅,未来更可修高速公路至北方,如此,迁徙至北方的百姓便可轻松省亲,传播迁徙北方的种种利好,使更多人迁徙,逐渐扩大北方的耕种规模。”

    说的,好像挺有道理的。

    “北方寒冷,这地,怕是不好种吧?”刘健担忧道。

    “问题不大,种一些耐寒作物便是,交趾那边的土豆马上就成熟了,可运送部分至北方。”宁远说道。

    弘治皇帝等几人点头。

    不管此法是否有效,土豆的普及迫在眉睫,这是保证天下百姓吃饱肚子的大事。

    “也罢,你试着推行实施吧,记得,不可威逼百姓。”

    弘治皇帝摆了摆手,视线又返回那万国图上面。

    相比于北方的危患,他更关心整个世界。

    也不知道,这世上有没有比大明更强的敌人了,若存在……怎么办呢?

    宁远得了旨意,自是轻松的离开了。

    该做的都做了,朝廷这边的危机意识也竖立起来,接下来,朝廷的动向,不出意外,会格外的重视西方乃至整个世界。

    那么,会不会派人去西方捡金子呢?

    要知道,在那边,可是有着一座金山呢!

    “好想去捡啊,可惜时间不允许。”

    宁远笑眯眯。

    而今航海技术还不行,去往西方,动辄一年半载,甚至数年,他没有那个时间与精力。

    再者,一旦要去,就要出动无数的人力,为了保证安全,规模最起码得数万人,如此庞大的舰队,支出也是一笔天文数字。

    想到安全,他又想到了那条关键的苏伊士运河。

    要不要提前去开凿呢?

    这可是一笔长期盈利的生意。

    日后,随着航海贸易逐渐发达,四方诸国肯定是要走此水路的。

    届时,过一只船收他万两银子,比那此山是我开的拦路抢劫还要爽。

    “再等等吧!”

    宁远一声叹息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