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211章 百姓之难-《回到明朝当首富》
第(2/3)页
是商人!
那……行商,是否算作是商人?
当今,这新税暂时只是针对店铺的掌柜,却对那诸多行商没有诸多制衡手段,这……岂不就是厚此薄彼?
“行商……便治不了?”弘治皇帝直接问。
在此之前,朝廷这边一心想着推广商税,只要考虑的也是诸多铺子,对于那行商去是管制不过来。
但现在,问题既然暴露出来了,那就要考虑如何解决啊!
比如那房县,破除危机的最大缺口便是引入其他行商。
短时间内,这法子倒是没什么毛病,可时间一长,朝廷这边却是制衡行商的手法,便是一个巨大的问题。
“陛下,其实……也不难!”
宁远认真道:“凡是商业经营,皆需要有一个主体。”
“譬如,臣是一个行商,行走各地的时候,需要路引、手续等。”
“这法子是远远不够的,所以臣觉得,或可考虑建立主体秩序,即,凡是涉及经营的行当,皆需至官府注册,办理营业执照!”
宁远将大抵的想法说了出来。
因为,这里面最主要的便是涉及到了收税的问题。
朝廷可以收取商铺的税,是因为商铺就在那里,只需要查账便是。
而对于行商呢?怎么办?
人家游移不定啊!
总不能追着收取吧?
所以,解决办法便是教诸多行商确定一个主体,说白了便是经营所在地。
“这样吗……”
弘治皇帝深深思索。
这话……倒是有些道理。
说白了便是,假若你是京城的行商,那么,你去其他地方经营生意,便需要提供发票,届时,朝廷再根据你开出的发票的总额来判定你的经营额度。
这法子,表面上看似乎有着许多的缺漏,可再仔细想来,或许已经是解决当下行商收税最好的法子了。
“是因为暂时的新税法还未推行开来,故,与诸多行商的制衡问题也不好推广吗?”弘治皇帝问。
“陛下圣明!”
宁远躬身,接着道:“主要还是陛下圣恩尚未遍及天下,便有些不大好推行。”
弘治皇帝看了看,突然笑了。
这小子,偶尔的马屁……拍的还挺到位的。
什么是圣恩?
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