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先给老宁扣个帽子,削去其官职、爵位。 如此也就可以平息那江南无数学子的怒火了,顺带着,万千百姓口中的奸佞也得以“铲除”,也就不会再借此闹事了。 可以说,只要他这边稍稍责罚老宁一下下,这事,估摸着也就不成事了。 只是…… “只是老宁会很失望啊……” 朱厚照喃喃着,眼眶通红,已是泪目。 对于宁远历来做的事情,他很清楚,那可是为了这大明江山着想! 科举改制,有利于大明各地的治理,有利于朝堂,好处太多了。 可就是这样的大好事,却是触及了太多人的利益。 说不好听些,此事的背后,极可能是满朝文武在推动。 连带着这偌大朝堂都在搞老宁,那老宁……可又有个好? “此事勿要再提!” 沉思片刻,朱厚照直接道:“传告下去,各地知县、知府,根据当地实际情况,减免赋税,另,凡有学子带头闹事者,削其功名,其后三代不可科举!” 很快,一份圣旨,经由内阁,传了下去。 对于其中的内容,非但是内阁与六部九卿,文武百官皆心知肚明,却是什么都没说。 不多时,华亭县。 知县徐黼收到了圣旨,整个人却是一阵彷徨。 减免百姓们的赋税? 限制闹事的学子? 这……有点难啊! 减免赋税,其用意在于减缓受灾百姓们的损失。 你受灾了,朝廷体恤你,你再闹事,还说得过去吗? 此一点倒是可以理解,只是,利用所谓的后三代不可科举……怕是行不通啊! 那些人敢如此闹事,怕你这个? 只是,朝廷那边既然如此下旨了,他这边自也就只能遵从了。 很快,一份告知传遍了整个县。 得知消息后,万千聚集县衙跟前的百姓面面相觑,旋即悄然无声的退去了。 朝廷那边减免赋税,已是最大的恩惠了,若再闹下去,怕不是等同于造反了。 街头之上,人数越来越少,不足半日,仅剩下数百儒衫子弟站在淅沥沥的小雨之中。 闹事的势头已去! 最起码,寻常的老农、百姓不敢再闹了! “呼……” 知县徐黼长出了口气:“好险,好险啊,只希望接下来别闹什么乱子了!” 第(2/3)页